2025年8月14日 来源:财政部吉林监管局
吉林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的决策部署,将绩效自评复核作为加强预算绩效监管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引领、聚焦协同、优化应用”推动绩效自评复核提质升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管理水平。
一、加强思想引领,筑牢绩效管理理念根基
一是强化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要求,局党组将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复核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入手,教育引导工作人员深刻认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确保绩效自评复核工作规范有序、提质增效。
二是系统研究,精准把握政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工作开始前通过组织专题学习、政策研讨等形式对预算法及中央转移支付政策开展系统性研究,深入了解政策实施背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逐条梳理资金管理使用细则,明确资金分配原则、使用范围、绩效目标设定等关键要素,准确掌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要求,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突出重点,紧绕工作中心。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的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履职尽责,以绩效自评质效管理为关键抓手常抓不懈,通过将复核重点聚焦关乎民生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项目,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促进绩效自评监管模式逐步精细化、规范化、系统化,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二、聚焦协同联动,压实绩效主体责任链条
一是加强沟通,掌握资金情况。依托与吉林省财政厅常态化联络机制,在自评复核工作启动前,通过电话、信息平台等渠道,全面掌握上一年度转移支付资金执行进度、支持领域项目进展情况等关键信息,收集、获取以往绩效评价工作结果及相关绩效评价整改情况,为当前年度自评复核工作提供参考,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督促指导,落实自评责任。建立自评复核工作台账,对自评报告上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与省级财政部门信息共享,互通报告收集情况。在复核中重点突出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作为转移支付绩效自评工作“双主体”的重要地位,采用“边复核、边问询”的动态工作模式,针对不清晰或疑点及时与财政、资金使用等相关单位部门进行沟通,深入了解资金流向和项目实施细节,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展复核工作。
三是核实调研,关注自评质效。采用资料审核和现场核查相结合方式核实绩效自评结果,精准评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预算执行率低、绩效目标与完成值偏差较大的资金项目,灵活运用座谈问询、明察暗访、调查研究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深层次直达资金终端的最终收款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精确掌握自评主体工作开展情况。
三、优化结果应用,提升绩效评改结合效能
一是过程严谨,精审细核分类梳理。在绩效自评复核工作中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审核标准,对绩效自评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查,发现并深入核实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评复核台账,登记重点问题并逐一梳理,深挖资金使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分类总结处置。
二是多维分析,析例溯因建言献策。通过逐级交叉把关对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充分考虑多方因素,科学、客观、公正对绩效自评情况进行评级,同时选取评级较为落后的绩效自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共性问题,明确个性问题,与相关单位共同探讨研究,深度挖掘问题成因,以问题成因为出发点,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资金使用优化建议,推动政策制度完善、管理模式升级。
三是流程闭环,整改跟访提质增效。以提升资金效能作为工作落脚点,推动绩效自评结果从“数据总结”到“效能提升”的转化。通过对整改情况跟踪回访,进一步完善绩效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报送整改情况,同时将整改复核情况上报财政部有关司局股票配资怎么赚钱,形成完整的责任闭环体系,持续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质效。
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