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成龙
“多亏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及时嫁接资源,帮助我们与武汉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补齐我们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路上的技术短板。”8月14日,看着承接的项目破解技术难题,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毳雨环保”)总经理李恒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毳雨环保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岱家山科创城内。这个拥有260余家入驻企业的科创园区,至今已培育出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这里,每家企业都能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享受到资源的动态集成和联动服务,一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正加速成形。
资源上“缺啥补啥”
校企一个月达成技术合作
毳雨环保靠研发生产国内首创的“高空喷淋降尘系统”起家,一直扎根在岱家山科创城。目前,该企业从智慧喷淋的设施设备供应商向智慧城市服务集成商转型,正在冲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去年8月,毳雨环保承接武汉市一个智能建造项目时,遇到AI领域的技术难题,留给该企业破题的时间窗口只有一年半。
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依托“汉口岱家山瞪羚谷高校数智科研联络图”,帮助企业匹配到武汉大学一科研团队。一个月后,毳雨环保就与该科研团队顺利达成合作。
李恒认为,原本陌生的企业和高校,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成合作,离不开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的牵线搭桥。“园区长期跟踪关注企业发展和高校的科研团队,对双方的需求、偏好、秉性等都很了解,在推荐合作对象时,匹配成功率更高。此外,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园区也能帮助洽谈双方更有效地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创业至今,类似经历是家常便饭。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总能及时根据企业的需求,动态集成各类资源。”李恒说。
“培育一家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总经理助理邓培介绍,针对初创企业,园区会着重匹配市场、用工、财务管理等方面资源;企业稳定发展后,园区有中试平台、质量服务站、知识产权服务站等阵地提供服务支撑;企业在冲刺专精特新企业阶段,园区会加大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资源的匹配。
发展中“梯度培育”
高企三年长成专精特新
今年5月,迈郝特(武汉)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郝特公司”)入选湖北省第七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这让公司总经理吴煜很振奋。
迈郝特公司专注于绿色建筑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城市轨道交通、大直径隧道以及高端建筑的新建与运维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2022年10月,迈郝特公司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后,入驻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吴煜说,当时,公司产值近6000万元,希望加快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的工作人员结合培育要求,为迈郝特公司“体检”、评分,并出具优化建议书,为企业发展绘出详细路线图。经过体检,迈郝特公司的短板被发现——需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并以此为突破口,强化企业自身品牌建设。
“这‘一表一书’,让企业发展有的放矢。”吴煜说。该企业迅速调整发力重点,一面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招引,一面练强技术研发内功。今年2月,迈郝特公司研发中心挂牌,至今已研制出六七种新产品,为企业带来6000多万元新订单;6月,迈郝特公司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成立的地下空间研究院投入运行,聚焦盾构、运维两大业务板块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至今,迈郝特公司已手握58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今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2亿元。
距离迈郝特公司不远,岱家山数智传感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明年将竣工。“专精特新企业将在这里迈上产业化、规模化的新台阶。”邓培说。届时,岱家山科创城将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高价值专利转化基地——孵化器——加速器——数智传感产业园”的专精特新企业培养链条。
更强有力的支撑正在形成。岱家山科创城所在的江岸区,加快推动更多在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资源配资可信股票配资门户,导入到各大科技创新的平台和载体。该区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设立了10亿元AIC基金。今年以来,江岸区已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6.5亿元,新增创新楼宇面积4.07万方,同比增长45.36%。
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